2025-01-10 18:55来源:本站编辑
丹妮尔·卡雷和她的丈夫布拉德开始考虑退出策略。
这对夫妇即将退休,但首先需要弄清楚他们的西坡太阳能公司赋权能源解决方案的未来。
卡雷回想起大学时读到的西班牙工人合作社。
“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我们一直在寻找一种方式,让我们的员工最终成为企业的所有者,”她说。
卡雷和她的丈夫是科罗拉多州一波转向员工持股模式的企业主之一。
随着婴儿潮时期出生的那代人逐渐离开小企业——即所谓的“银发海啸”——大批像卡雷这样的企业主必须想出接班人计划。但统计数据令人生畏:专家估计,全国只有15%的企业被传承给下一代,只有20%的上市企业被出售。
科罗拉多州经济官员希望说服年老的企业主选择另一条路:把公司卖给你的员工。他们说,这是双赢。公司老板可以领到退休金,而员工则有机会积累财富,塑造公司的未来。
该州是全美仅有的三个在政府内部设有专门的员工持股办公室的州之一,该办公室为向员工持股企业转型的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和税收优惠。
自从州长贾里德·波利斯(Jared Polis)在2020年成立办公室以来,已有70家企业转变为员工持股结构。科罗拉多州现在拥有230多家员工所有的公司,并且越来越多地成为其他州复制其成功的典范。
“科罗拉多州在促进、教育和转换员工所有权方面是全国领先的,”员工所有权扩展网络的执行董事史蒂夫·斯托坎(Steve Storkan)说,该网络是一个全国性的非营利组织,专注于在美国扩大员工所有权。“每个人都在尽可能地复制科罗拉多的模式。”
员工所有制有几种不同的形式。
到目前为止,最受欢迎的是员工持股计划,也被称为ESOP。用最简单的术语来说,esop是一种退休计划,通过这种计划,为了公司员工的利益,公司的所有权被信托持有。这种结构提供了有吸引力的税收优惠,以换取与员工广泛分享所有权。
随着时间的推移,员工的股份会不断积累,如果他们离开公司,还会得到补偿。
截至2022年(联邦数据的最新年份),科罗拉多州共有129家员工持股计划公司。这一数字比2014年的110家公司增长了17%。根据全美员工持股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Employee Ownership)的数据,美国共有6533家esop,持有的总资产超过2.1万亿美元。
丹佛承包商Sky Blue Builders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莫瓦·海尔(Mowa Haile)今年3月将他的公司改为员工持股制。海尔出身于科技行业,在那里,拥有股票要普遍得多。但这种做法并没有对建筑产生巨大影响。
他觉得给员工创造财富的机会很重要。海尔说,股权计划不仅会影响他的53名员工,还会波及他们的家人。
99美元/ yearSubscribe去年年底,当海尔告诉员工他打算将公司转变为100%的员工持股时,他说他们欣喜若狂。
他说:“通过退出,我仍然可以从买断中受益,但在这个案例中,我从中受益,员工从长远来看也会受益。”
研究表明,esop在各种指标上都优于标准公司。
罗格斯大学管理与劳资关系学院和员工所有权基金会在2020年的一项研究中发现,在2019冠状病毒病大流行期间,esop在工作保留、薪酬和工作场所健康安全方面的表现优于其他公司。esop保留员工的可能性是前者的三到四倍,而减薪的可能性要低一半。
美国国家员工所有权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Employee Ownership) 2018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员工持股计划参与者的退休余额是美国人平均退休余额的两倍多。
海尔在过渡后留在了天蓝建筑公司,他说他的公司今年的财务回报是15年来最好的。他还注意到在招聘方面的重大不同,员工持股计划是加入他的公司的诱人诱因。
“从招聘的角度来看,这让招聘员工变得容易多了,”海尔说。
在科罗拉多州,工人合作社代表了另一种规模虽小但正在增长的员工所有制形式。
在合作社中,工人拥有企业,并坚持“一名工人,一票”的民主治理风格。员工在董事会中有代表权和投票权。员工根据资历、工作时间或其他公司特定标准分享利润。
根据社区财富建设中心(Center for Community Wealth Building)的数据,科罗拉多州大约有42家工人所有的合作社,而2021年只有30家。该中心是一家位于丹佛的组织,帮助企业转型为员工所有的企业。根据追踪工人合作社的民主工作研究所(Democracy at Work Institute)的数据,全国共有465家工人合作社,雇佣了约7000人,年收入超过5.5亿美元。
社区财富建设中心是丹佛的两个组织之一,帮助公司向员工所有的企业过渡,另外一个是落基山员工所有权中心。
席德·法伯(Sid Farber)和另外两个人在从事合作开发工作后,于去年创办了丹佛餐饮企业Moonshell Pizza Cooperative。
“我们不相信传统的所有权结构,你必须为别人工作,他们拥有你的劳动成果,”他说。“我们认为这是一种本质上不平等的结构。我们想要摆脱这种情况,朝着为每个人创造财富的方向发展。”
该公司现在有四名员工所有者。工人一开始是正式员工;六个月后,他们可以成为临时会员,在那里他们可以获得作为业主的权利和责任,而不需要同样的1500美元买入费。会员会议包括商业教育,员工所有者在会上了解公司是如何记账的。
厨房里很热,员工们经常要工作12个小时。但法伯说,这份工作给人的感觉和其他工作不一样。
他说:“我想成为一个组织的一员,在这个组织中我实际上有民主的发言权。”“这可能是我有过的最好的工作经历。”
员工们表示,成为共同所有人的机会一开始让人望而生畏,但后来收获颇丰。
当卡雷告诉凯莉·莫斯(Kelly Moss)“授权能源解决方案”(Empowered Energy Solutions)的所有者接班计划时,她对合作社知之甚少。但现在,她在决策桌上有了一席之地,并对公司的未来进行了更深入的投资。莫斯说,在科罗拉多州的西坡很难找到职业发展机会,因此锁定所有权代表着巨大的胜利。
她说:“在某件事情上获得更多的所有权,让你的意见和声音变得更重要,这是令人兴奋的。”
近年来,人们对员工持股模式的兴趣大幅上升,落基山员工持股中心(Rocky Mountain Employee Ownership Center)的执行董事季敏生(Minsun Ji)说。
“在2012年,没有人知道我们为什么存在,”她说。“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非常激动人心的时刻。”
专家将这种兴趣的上升归结为人口和经济因素的共同作用。
一个是所谓的“银色海啸”,即婴儿潮一代退出劳动力市场。
在美国,估计每10个企业主中就有6个计划在未来10年内退休或出售他们的企业。在科罗拉多州,根据该州的数据,该州近一半的小企业主年龄在55岁以上。与此同时,小企业约占科罗拉多州企业的99.5%。
然后是对众多行业的极端企业合并的反应。
社区财富建设中心的合作发展主任保罗·宾德尔说:“人们正试图对这些权力失衡和统治感做出反应。”“合作公寓是收回部分自主权的一种方式。”
尤其是波利斯,多年来一直对员工持股模式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推动科罗拉多州成为这一领域的领导者。
这位当时的国会议员在2017年的一篇评论文章中写道:“确实,当员工成功时,企业就会成功;当企业成功时,员工也应该成功。”“员工拥有的企业是我们确保更多人公平实现美国梦、提高整体生产力的一种方式。”
在2019年搬进州长办公室后不久,波利斯成立了员工持股委员会,负责向企业和社区宣传员工持股的好处;为有兴趣的企业建立技术支持网络;消除发展障碍,促进员工所有制企业的发展。
第二年,州长成立了科罗拉多州雇员所有权办公室。该办公室为考虑员工所有权结构的企业提供培训、支持、教育和咨询网络。它还有助于将员工所有的企业与律师、财务和会计专家以及其他员工所有的组织联系起来。
该办公室在其网站上表示:“员工所有的企业提高了员工所有者的生活质量,包括更高的工资、更少的人员流动、更好的福利和工作保障。”“对于企业主来说,他们可以从更敬业的员工队伍、有保障的继任计划以及吸引和留住顶尖人才的方式中获益。”
该州还提供了一系列税收优惠,以激励有兴趣转变为员工所有的公司。企业可以获得高达转换成本50%的税收抵免,员工持股计划可获得高达15万美元的税收抵免,工人所有的合作社和员工所有权信托可获得4万美元的税收抵免。
这些税收抵免是由2021年的一项法案提供的,该法案拨款5000万美元,用于资助转换为员工所有权的专业服务成本。随后的立法扩大了税收抵免和资格标准,以帮助更多的企业利用该计划。
根据该州的数据,自2021年以来,科罗拉多州已经有70家公司转变为员工持股模式,与员工持股办公室上线之前每年一到三次的转换相比,这是一个显著的上升。
科罗拉多州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办公室的商业支持主任尼基·马洛尼(Nikki Maloney)说,“我们看到兴趣大幅增加”。“科罗拉多州是这一领域的领导者,我们希望继续这样做。”
24个州都有某种形式的雇员所有制中心,但只有马萨诸塞州、华盛顿州和科罗拉多州有作为州政府一部分的常设办事处。其他州依靠独立的非营利组织或大学内的中心来处理这项工作。
员工所有权扩展网络的斯托坎说,由于有效的宣传和教育,以及州长自上而下的领导,科罗拉多州走在了前面。
他说:“科罗拉多绝对比其他所有州都要好。”
到目前为止,科罗拉多州已经向11个申请人发放了雇佣所有权税收抵免,其中包括Haile和Carre的企业,另外还有12个申请在项目队列中,州政府官员说。
Haile表示,在考虑是将公司出售给私募股权公司还是另一家大型承包商时,转换为员工持股计划获得的15万美元税收抵免让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Carre在将她的企业转变为工人所有的合作社所需的2万美元成本中获得了一半的州税收抵免。
她和丈夫计划再干两年左右,以确保向工人合作社的过渡顺利进行。
Carre说:“员工持股确实是企业未来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