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当传统教育与自然疗愈碰撞,会擦出怎样的火花?美国缅因州一所高中给出了惊艳答案——将课后留校惩罚变为山林徒步,叛逆少年们在松涛鸟鸣中找回内心平静。这不仅是教育方式的创新突破,更是对当代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深度关怀。研究证实,户外活动能显著改善情绪、提升专注力,而集体徒步更创造了珍贵的真实社交场景。让我们透过这个温暖的教育实验看到:有时最好的管教不是禁锢,而是给予喘息的空间;最有效的成长不是训诫,而是让大自然成为最好的老师。

这群高中生曾经屡屡触犯校规——逃课、顶撞老师、偷偷玩手机。

按照惯例他们应该被留校处罚,放学后必须在教室静坐数小时。

身为缅因州高中辅导员兼狂热徒步爱好者的莱斯莉·特兰迪,兴奋地提出了用徒步替代留校的方案。不过有些学生起初并不买账。

"我当时觉得这肯定很无聊,"高三学生亚历山大·索托坦言。

"我干嘛要去徒步?"高二的艾尔西·尼尔森-沃林回忆当时的想法,"留在学校熬时间不就完了?"

但当他们第一次踏上步道——呼吸松林清香,聆听鸟鸣啁啾,畅谈人生困惑——突然发现徒步并没想象中糟糕。事实上,他们感觉心情明显变好了。

这项在巴斯市莫尔斯高中附近步道开展的"惩戒徒步"始于2024年10月,在这个北半球的秋天持续进行。

"徒步结束后,孩子们的状态都发生了肉眼可见的积极变化,"特兰迪告诉《华盛顿邮报》,"甚至有孩子直接对我说"这体验太棒了,谢谢您"……即便他们不善表达,我也能感受到他们整个人都松弛了。"

科学印证了特兰迪的观察。

犹他大学认知神经科学博士后研究员艾米·麦克唐纳指出,户外活动能改善身心健康,缓解压力并提升专注力。更重要的是,面对面的友谊建立是强健心智的重要指标。

"与困在室内相比,投身自然显然是更明智的选择,"麦克唐纳强调。

54岁的特兰迪深谙自然疗愈之力。1996年人生迷茫期,她曾用六个月徒步阿巴拉契亚小径。"徒步让我思路清明,"她说,"正是这段经历指引我成为学校辅导员。"

自2005年在莫尔斯高中任职后,她于2021年创建户外社团,带领学生徒步、参观国家公园、组织滑冰漂流。2024年9月某次研讨会后,深受启发的她向校方提议用户外行走替代传统留校,立即获得支持。

首期徒步在校园后的威斯凯格步道开展,四名学生参与。消息在这所600人规模的中学传开后,后续几周陆续有新成员加入。

在约5公里的徒步中,学生们聆听树叶沙沙、脚踩枯枝、昆虫嗡鸣。行至溪边休憩时,特兰迪会分发奶酪饼干、米糕、棒棒糖和饮用水,并朗读温德尔·贝里或玛丽·奥利弗的短诗,寄望这些诗句能唤醒孩子们重新出发的勇气。

"徒步尾声时,孩子们明显更健谈、更松弛、更活泼,"特兰迪笑着描述。去年11月,几个男孩唱着后街男孩的《I Want It That Way》走过返回校园的桥梁;还有次学生们在铁路栈桥上蹦跳,"把桥面当成了蹦床"。

当然也有家长认为徒步"惩罚力度不够"而让孩子退出。去年冬季溪流封冻、树枝覆雪时,特兰迪给学生们分发帽子手套和雨披,队伍始终没有解散。直到今年三月春暖花开,他们依然并肩行走。

上学年特兰迪带领了约20次徒步,最后一次在五月底。曾因在校使用手机和电子烟被罚参与三次徒步的索托说,过去违规会带来"刺激感",但徒步让他学会放松,获得了审视问题的新视角。

因逃课被罚参与五次徒步的尼尔森-沃林则表示,自己原本根本无法在教室静坐,但每次徒步后都感觉焕然一新,人生第一次对校园产生归属感。她后来甚至主动申请额外徒步——尽管早已不需要受罚。

"以前我根本没有爱好,"尼尔森-沃林说,"但现在我可以坦然宣布:我爱上了徒步。"

特兰迪注意到本学年受罚学生数量明显减少——每周徒步人数从六七人降至两三人,这或许是项目见效的信号。但上周的徒步依然热闹,去年受罚的学生们即使不再违规,也主动回来徒步。

在特兰迪看来,这已是最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