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当钢铁洪流撞上算法幽灵,乌克兰战场正上演着人类战争史上最惊心动魄的变革。AI杀戮机器已突破科幻电影的边界,在焦土之上展开自主猎杀。无人机像嗜血蜂群般扑向目标,智能枪械在代码指令下精准索敌,而最令人胆寒的是——这些系统正在挣脱人类控制的缰绳。泽连斯基在联合国敲响的警钟犹在耳畔,俄乌双方却已在算法军备竞赛中越陷越深。当战争伦理遭遇技术裂变,当投降者可能被AI判定为移动靶标,我们不得不思考:在即将到来的人机协同作战时代,究竟该由谁掌握生杀大权的最终按钮?这篇来自前线的深度报道,将带您直面这场正在重塑未来战争形态的智能革命。

乌克兰战场正在见证作战技术的恐怖进化,人工智能正被用于越来越多致命场景

乌军现已配备基于AI的无人机操控系统,使无人机能够在最后几百米自动锁定目标直至任务完成

这个深陷战火的国家在六月份实施的"蛛网行动"中,百架无人机突袭俄军机场取得显赫战果,背后很可能有人工智能辅助。但如今许多乌克兰人担忧莫斯科不仅将在前线复制该战术,更可能将其运用在更广阔战场

上月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向联合国发出警告:AI正在助燃"人类历史上最具毁灭性的军备竞赛"

他紧急呼吁全球规范AI武器使用,强调此事"与防止核扩散同等紧迫"

乌军士兵现在必须应对俄军配备人工智能的无人战机,这些装备能自主定位并发起攻击。由于不收发任何信号,它们完全不受电子干扰影响

AI在情报收集领域同样举足轻重

"我军每月从前线接收超过5万条视频流,全部经由人工智能分析,"乌克兰国防部副部长尤里·米罗年科透露,"这帮助我们快速处理海量数据,识别目标并定位至地图"

按照当前发展轨迹,这些系统预计将进化成完全自主的杀戮机器,在无人操控的情况下自行搜寻并消灭目标

乌克兰DevDroid公司生产的遥控机枪可通过AI辅助追踪目标,这给战争伦理带来了残酷新课题

若敌我士兵穿着相同制服,AI可能无法准确识别身份。更可能将平民误判为军人,甚至射杀试图投降的士兵

米罗年科表示此类系统尚未完全投入使用,但乌克兰已接近完成开发。"我们已在部分设备中实现局部应用,"他透露道

这位副部长认为,在伦理困境面前最终决定权必须掌握在人类手中,即便AI可能让决策"变得轻松"

尽管存在这些担忧,仍无法保证国家或武装团体会遵守国际人道主义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