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rf)

【编者按】数据泄露已成数字时代的社会毒瘤,但韩国近年的处罚力度却令人瞠目——五年间8.85亿条个人信息遭泄露,单条数据平均赔偿竟不足10元人民币!当欧洲对亚马逊开出45亿元天价罚单、美国让脸书为数据滥用支付322亿元时,韩国企业却只需为每条泄露数据支付一杯咖啡钱的代价。这种“挠痒痒式”惩戒无异于纵容犯罪,更让数亿民众在数字世界“裸奔”。本文通过国会议员披露的震撼数据,揭开韩国数据保护体系的致命软肋,值得每个生活在数字时代的我们警醒。

过去五年间,韩国公共与私营领域累计发生8.854亿条个人信息泄露事件,而单条泄露数据的平均罚金仅为1019韩元(约0.73美元),这一数字引发民众对韩国数据监管无力的深切担忧。

根据国会政务委员会委员、执政党共同民主党议员闵炳德周一披露的数据,基于个人信息保护委员会统计,2021年至2025年7月期间,451起数据泄露事件导致8.854亿条个人信息遭殃。

在这些已报告事件中,125起被处以总额877亿韩元的行政罚款,405起被追缴25亿韩元行政附加费。平均每起事件面临7亿韩元罚款和617万韩元附加费。

尽管单条数据罚金从2021年的41韩元逐步涨至2024年的8302韩元,但2025年(截至7月)又骤降至2743韩元,这让人更加质疑韩国现行数据保护框架的威慑力。

虽然2023年《信息通信网法》修订案要求企业在24小时内报告黑客事件,但违规者最高仅面临3000万韩元附加费。

专家指出,如此低廉的违规成本既无法确保及时报告,也难以让企业真正担责。

对比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最高可处2000万欧元(约1.8亿元人民币)或企业全球年营收4%的罚款。2021年亚马逊曾因此被罚7.46亿欧元,而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2019年就脸书滥用8700万用户数据开出50亿美元罚单。

闵炳德议员以SK电讯USIM数据泄露、KT个人信息泄露导致非法移动支付等近期案例,直指监管失效现状。

他呼吁政府引入集体诉讼机制、惩罚性赔偿及欧盟级罚款标准,以强化执法力度、重建公众信任。

“近期数据泄露浪潮充分证明,我们当前的监管反应过于软弱,”这位议员强调,“必须采取与国际接轨的严厉处罚,才能确保问责制,重塑民众对信息安全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