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png

  编者按:美国特朗普政府近期突然宣布将技术移民签证申请费暴涨至10万美元,这一记重拳直接砸向硅谷科技巨头!每年8.5万H-1B签证名额本是美国吸纳全球精英的命脉,如今门槛骤升引发行业地震。正当亚马逊、谷歌等科技巨头愁云惨淡之际,澳大利亚却嗅到千载难逢的机遇——面对国内科技行业人才荒与技术移民体系改革呼声,能否趁机打造亚太科技新高地?专家直言这是"史诗级挖角机会",但澳洲本土企业是否具备足够吸引力?签证审批效率、永久居留路径、薪资待遇等现实关卡仍横亘眼前。这场美澳之间的人才暗战刚刚拉开序幕,而最终赢家或将重塑全球科技人才流动格局。

  核心要点

  H-1B签证计划是美国人才体系的支柱,每年为8.5万名工作者提供入境机会

  过去五年间,澳大利亚科技行业关键参与者持续呼吁政府加强产业扶持

  专家表示美国此项决策为澳洲获取高端人才带来"巨大"机遇

  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日签署命令,将技术移民签证申请费用飙升至10万美元(约15.1万澳元),此举在科技行业、现有签证持有者及潜在申请者中引发强烈震动。

  费用暴涨将大幅削减美国企业未来提交的技术工人申请数量,尤其是亚马逊、Meta和谷歌等科技巨头——这些企业正是H-1B签证申请的主力军。

  作为美国技术劳动力的基石,H-1B签证计划每年发放8.5万张许可,其中大部分流向科技领域。

  白宫在9月21日的决议中表示,原本旨在引进临时技术人才的签证已被"蓄意滥用"来取代美国本土工人。

  后续说明指出,新费用仅适用于9月21日后提交签证申请的新申请人,既往申请不受影响。

  在澳大利亚,迫在眉睫的技术短缺与疲软的科技产业,正促使各界强烈要求改革国家移民体系。

  当特朗普对海外人才收紧闸门,每年近10万技术人才何去何从?澳大利亚能否顺势敞开机遇之门?

  科技行业的"黄金机遇"过去五年间,澳洲科技产业领军者持续呼吁政府加大产业投入。

  2022年8月,联邦政府宣布设定2030年前创造120万个科技相关岗位的目标。

  这一经澳大利亚科技委员会等行业组织磋商制定的目标,需要超过50万劳动者涌入招聘市场。

  政府当时表示,实现目标的第一步是通过清理疫情期间积压的数百万份签证申请来"加速"审批流程,并优先处理"技术人才"申请。

  2024年12月,联邦政府增设紧缺技能专项签证通道替代原有临时技术签证。现代化版的技能职业清单涵盖450多个岗位,尤其聚焦建筑、网络安全、农业和医疗领域。

  移民部前副部长阿布尔·里兹维向SBS新闻指出,美国此举为澳大利亚获取高端人才创造了"空前机遇"。

  "关键在于澳洲产业界和雇主是否做好招募这些人才的准备。如果他们主动出击招揽人才,现有签证类别能迅速将人才引入澳大利亚,使其快速投入工作,并获得通往永久居留和公民身份的路径。"

  "核心在于澳大利亚雇主是否愿意提供担保。"

  澳政府9月初宣布维持移民配额上限不变,2025-2026年度接收规模将与2024-2025计划保持一致。

  2024年移民数据显⽰,截⾄6⽉的⼗⼆个⽉内,临时学⽣构成最⼤移民群体,在44.6万总⼈数中占20.7万。

  澳洲部分头部科技企业认同特朗普新政带来机遇,但强调需通过政策与签证改革吸引技术人才。

  企业管理软件公司Deputy首席财务官艾玛·西摩表示,若进行改革,澳大利亚将成为技术移民的"首选目的地"。

  改革应包括"快速签证审批、资格认证、配偶工作权利及透明的永居路径"。

  "澳大利亚地处连接美国与亚洲的独特时区,拥有世界级大学和可信赖的监管环境,"她表示,"若能配以精准技术移民政策,我们完全能在此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品公司,特别是在人力资源、职场科技及人工智能实体产业应用等领域。"

  西摩指出Deputy已"亲身见证"优秀的工程、数据和产品人才如何推动生产效率与营收增长。

  "科技业已是澳洲第三大产业,随着AI重塑经济各领域,机遇前所未有……我们必须快速行动才能把握眼前机遇。"

  "我们不会成为新硅谷"但悉尼大学移民政策高级讲师安娜·布歇质疑,能够"全球择木而栖"的H-1B人才是否会选择澳大利亚。

  "我们的技术移民计划接收规模较小。更重要的是,我们尚未被视作全球科技中心,"她表示。

  她认为还需具备支持机遇的配套基础设施。

  "我们是否已建立人才通道来突然接纳这些顶尖的前H-1B签证持有者?我持保留态度。但这不仅是移民问题,理论上存在接收容量,但澳洲确实缺乏科技专项签证。"

  布歇指出2019年移民兴趣动机研究发现,除签证体系外,澳大利亚对潜在技术工作者存在独特吸引力,包括相较于美国更低的生活成本和宜人气候。

  "这些因素听起来或许可笑,但我的研究表明这确实是移民关注的重点,"她解释道,"我们拥有优越的气候和良好的教育体系。"

  她表示自2019年以来形势变化,澳大利亚的民主制度本身可能已成为吸引要素。

  "随着全球民主国家减少,这种安全感或许正变得重要,"她说,"这些是驱动移民的因素,但美国向来是移民中心,即便科技巨头承受费用冲击也不意外,因为技术人才带来的收益远超出价。"

  "这个价格点的设定必有缘由,特朗普政府认为这是企业可承受的底线。"

  "我们不认为澳洲会成为新硅谷。"

  移民面临的挑战亚瑟·纳塞里正在指导难以在澳洲找到技能匹配工作的移民和难民劳动者。

  他向SBS新闻透露,初抵澳洲时其工业电气资质不被承认,即便在大学重新进修后,仍难觅技能匹配的工作。

  "我投递了约90份申请,仅获得零星面试机会,这实在出乎意料。我原以为会容易得多,"他表示。

  他指出澳洲雇主极度看重本地经验,这使为职业发展而来的移民难以找到合适工作。

  "一切都要从零开始,"他感叹道,"尽管你拥有经验和资质,仍需要学习如何适应体系、建立人脉、接触招聘经理以及展示自我。知识缺失、文化差异、语言障碍都是重大挑战。"

  最新分析揭示澳洲技术人才需求与移民入职匹配度之间存在落差。

  定居服务国际组织(SSI)报告显示,目前已有超50万移民劳动者在从事低于其技能水平的工作。

  SSI首席执行官维奥莱特·鲁梅利奥蒂斯表示,澳洲移民计划本为吸引国际人才以缓解技能短缺,但研究显示超过62.1万移民未能充分发挥潜能。

  报告发现若移民劳动者能获得合适岗位,各州和领地均将获得经济收益,研究者估算澳洲经济每年因此损失高达90亿澳元。

  但里兹维认为这些问题不太可能影响澳洲企业寻求的技术人才。

  "潜在的H-1B人才并非在澳面临技能认证困难的群体,"他强调,"技能认证受阻者多是通过家庭移民、技术移民副申请人或人道主义渠道入境的技术移民。"

  "他们面临最严峻的技能认证壁垒,涉及多方面复杂因素。"

  里兹维指出真正挑战在于科技行业能否善用澳洲技术移民签证通道。

  "这无疑是重大机遇,但问题应该抛给澳洲产业界——本土科技巨头是否准备定向招揽这些人才?"


转自:http://www.scjude.com/sh/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