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当加拿大山火以燎原之势吞噬森林,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自然灾难的残酷,更是一个被长期忽视的群体困境。原住民社区正承受着气候变化的致命冲击——他们仅占全国人口5%,却占据今年山火疏散者的半数以上。这篇报道揭开了殖民历史遗留的创伤、基础设施的长期缺失与应急体系的系统性失衡。在烈焰与浓烟中,原住民守护千年的土地智慧被漠视,而逃生路上,他们还要面对与寄宿学校如出一辙的被迫迁徙之痛。这是一场自然与人文的双重浩劫,更是一面映照出文明社会深层裂痕的镜子。

WE025号山火初起时规模不大。但五月下旬的酷热干旱与狂风,将它煽动成失控的烈焰巨兽。

116个日夜,它横扫马尼托巴省西北部,吞噬18万公顷加拿大北方森林——在这个国家有记录以来最凶猛的山火季里,这不过是众多灾难中的一簇火苗。

马蒂亚斯·科伦堡克里族部落正处在火线上。当浓烟笼罩他们的飞抵社区普卡塔瓦甘时,酋长戈迪·贝尔的警报拉到了最高级别。这个与世隔绝的部落住着2200人。

"天空被映照得如同末日降临,"阿什莉·夏莱特回忆道,"那是我从未见过的景象。"烈火最终切断了电力。

疏散令下达后,救援却迟迟未至。

马尼托巴乃至全国众多偏远社区都受到火势威胁,而可供调派的救援飞机数量有限——官方称这是加拿大军事史上最大规模的国内空运撤离行动。

"恐慌与绝望在蔓延,"夏莱特描述,"人们已经开始自备船只准备逃亡。"

"根本无处可逃,"贝尔对《华盛顿邮报》坦言,"生死悬于一线,但血肉之躯怎么可能跑得过山火?"

这个部落的遭遇,折射出加拿大山火对原住民的超常冲击。在气候变化导致火势更猛、破坏性更强、发生更频繁的当下,原住民赖以生存的土地、野生动物和文化传统正遭受威胁,他们在疏散人群中的比例高得不成正想。

《华盛顿邮报》数据统计显示,原住民仅占加拿大总人口5%,但在今年这个史上第二严重的山火季里,他们占据了山火疏散总人数的过半比例。

部分民众被迫远走他省避难,一待就是数月。截至周五,45300名原住民疏散人员中仍有1280余人有家难归。

加拿大自然资源部今年警告:"研究预示,未来几十年原住民遭受的损失规模和疏散频次将急剧上升。这可能引发严重后果,包括建筑与文化资产损毁、土地退化加剧,以及疏散造成的社会结构崩塌。"

原住民领袖、科学家和政府监督机构长期指控,官方对原住民社区山火的应对始终停留在被动反应层面,存在管辖权重叠、资源受限、原住民森林管理智慧被系统性排除等问题。

"今年全国原住民群体中弥漫着强烈的无力感,"加拿大林业局前研究员艾米·克里斯蒂安森指出,"同样的问题周而复始地发生。原住民社区承受着最主要冲击,但在问题处理上仍存在巨大的权力不对等。"

加拿大原住民服务部声称已建立应急援助机制,但承认"需要更多努力确保原住民在应急管理中成为平等合作伙伴"。该机构发言人表示正致力于"将应急管理项目主导权移交原住民社区"。

今年山火季来势汹汹。六月初,马尼托巴与萨斯喀彻温省已进入紧急状态,加拿大山火产生的浓烟甚至飘至美国和俄罗斯。十月初,全国5600余场山火过火面积达830万公顷,7万多人流离失所。

马尼托巴正经历三十年来最严峻山火季。八月《地球》学术期刊研究显示,异常高温、干旱与积雪不足使该省成为易燃火药桶。加政府预估,到本世纪末气候变化可能使该国过火面积翻倍。

原住民始终处在烈焰最前沿。

加拿大自然资源部数据显示,原住民遭受山火影响的概率是非原住民的30倍,健康受损风险更高。他们多居住在易发火灾的林区,社区的偏远性(部分源于殖民历史)限制了陆路撤离可能。

某些社区甚至被迫在同个山火季内多次疏散。位于温尼伯西北700公里的马蒂亚斯·科伦堡克里族部落2022年就经历过疏散,今年撤离更持续百余天。

原住民保留地长期存在的基础设施缺陷更令民众脆弱不堪。

马尼托巴皮米奇卡马克克里族酋长大卫·莫尼亚斯指出,该社区因水厂"老旧报废"导致水压不足,无法增装消防喷淋系统。这个6600人的保留地仅有一辆消防车和几条水带。

"我们目睹许多部落曾在火势可控时请求支援,"马尼托巴原住民酋长大会首领凯拉·威尔逊控诉,"但呼声再次石沉大海。"

加拿大公共卫生署研究发现,对某些原住民而言,疏散经历会唤醒被强制送往寄宿学校的创伤记忆,或是"六十年代 scoop"事件中子女被强行带离家庭安置到非原住民家庭的集体伤痛。

"六岁被迫离家上寄宿学校的痛苦,至今仍在重复,"贝尔上个月向记者剖白,"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找不到慰藉。我们的安宁只在故乡的丛林、树影、岩石与流水间。"

2022年加拿大审计长报告揭露,原住民服务部未向部落提供必要的山火应急支持。监察机构强调:"尽管原住民社区提出众多防灾基建项目,政府行动仍重应急轻预防。"报告警告除非完成关键基建,否则本可避免的灾难将持续发生。

审计发现联邦政府未与所有省份签署应急服务协议——这个问题在2013年审计报告中早已指出。2022年报告发布三年后,协议覆盖仍未全面实现。

原住民服务部称已制定"全面"整改计划,但部落领袖痛心指出,最残酷的讽刺在于——原住民世代传承的土地管理智慧始终被漠视。例如忽视"文化燃烧"传统防火实践,导致林下干燥植被成为天然燃料。

近年政府虽开始吸纳原住民智慧,但克里斯蒂安森指出这些合作多为"零散项目",远未达到必要规模。"进展确实存在,"她叹息,"但步伐太慢了。"

今年春天在普卡塔瓦甘,苦等数日的夏莱特终于带着三岁女儿登上军用直升机。这仅是漫长逃亡的开端。200公里外的帕斯镇挤满灾民,他们转机抵达温尼伯后境况依然艰难。

"我不知道该去哪里,该做什么,"33岁的夏莱特声音哽咽,"就像迷失在深渊里。"这对母女最终与数百名马尼托巴人在安大略省的尼亚加拉大瀑布落脚,许多人直至九月仍未能返乡。

在加拿大史上最猛烈的2023年山火季,皮米奇卡马克克里族被迫疏散。莫尼亚斯回忆,民众仅有三小时沿唯一公路"穿越火海"逃生。今年的疏散再度带来新挑战——当他向军方求援时,被告知需先由省政府宣布紧急状态。待程序完成,火势已恶化到飞机无法降落。

尽管联邦政府对原住民保留地拥有管辖权,应急管理与森林管理却属省级职责。原住民领袖指出这种权责分离制造了混乱,延误救火时机。

"不该如此,"莫尼亚斯的质问振聋发聩,"山火从不认行政边界和管辖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