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美国保守派活动家查理·柯克遇刺事件持续发酵,竟成为联合国大会的焦点议题。当各国元首在最高外交舞台引用这起悲剧,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暴力事件本身,更是全球社会撕裂的缩影。从社交媒体上的狂欢与哀悼两极分化,到现实世界中因言论引发的职场清算,这场风波折射出意识形态对立已演变为情感驱动的仇恨。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一针见血指出,这种"对罪行病态叫好"的现象,比明确阵营的冲突更具破坏性。当暴力取代辩论成为表达分歧的方式,当不同立场者互相视若仇雠,这记警钟值得每个珍视文明对话的人深思。

美联社 梅格·金纳德

查理·柯克遇刺引发的舆论海啸本周再度升级——正在联合国开会的各国元首集体发声!

这名保守派活动家在犹他州遭枪杀两周后,多位出席联合国大会的领导人以这起命案为镜,直指全球社会深层裂痕。更令人心惊的是,针对惨案的两极反应本身就成为撕裂的证明。

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周三痛斥"对无辜者遇害的病态叫好",直言柯克事件后的舆论反应"完美印证了这点"。社交媒体在9月10日惨案后彻底炸锅:有人哀悼这位虽立场相左但坚持发声的斗士,也有人弹冠相庆。

这场风波引爆全美言论自由大论战!从政治评论员、专栏作家到学校教职工,多人因相关言论被炒鱿鱼。保守派活动家更发起人肉搜索,将矛头指向发表"不当言论"的记者、教师等各界人士。

武契奇犀利指出,舆论分歧"与其说是意识形态之争,不如说是情绪化仇恨驱动"。他警告:"这种隐形撕裂对全球政治生态的摧毁力,远超过明确阵营的正面冲突。"

"凶手仅因不认同他的思想就残忍下手,"武契奇沉痛表示,更可怕的是惨案后"某些势力仍在通过政治和媒体手段鞭尸"。这场发生在犹他州立大学的活动惨案,周日迎来特朗普总统等政要的追思会。多位发言者提到全球自发性悼念活动,足见事件冲击波之广。

巴拉圭总统培尼亚同样在演讲中提及柯克,用西班牙语坦言"深受震动、悲伤与不安",疾呼"这场嗜血狂欢必须唤醒我们的麻木"。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则将柯克遇害与上月难民地铁遇刺案并列,视为"全球暴力事件频发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