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AI军备竞赛进入白垩纪时代!OpenAI本周用一连串天文数字般的合作公告,彻底颠覆了科技行业的认知边界。从英伟达的千亿美元芯片赌注,到甲骨文软银的4万亿"星际之门"计划,这家以ChatGPT闻名的公司正试图蜕变为下一代超大规模基础设施巨头。但疯狂扩张的背后,是尚未盈利的财务现状、逼近极限的电网承载力、以及堪比17座核电站的能源需求。当奥特曼轻描淡写地说出"未来将投入数万亿美元"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硅谷"假装成功直到真正成功"的经典剧本,更是一场关乎人类算力边界的豪赌。这场革命需要的不仅是代码,更是土地、芯片和十年维度的基建长跑——而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本周OpenAI通过闪电式合作公告,彻底奠定其作为AI基础设施核心力量的地位奥特曼宣称将投入数万亿美元应对需求激增,但负现金流、电网瓶颈与审批迟缓让执行风险高企与Databricks的新集成将OpenAI模型推向企业客户,标志商业化进入深水区

这一周,OpenAI重新定义了人工智能军备竞赛中"势不可挡"与"危机四伏"的真正含义。

现在真正的难题来了:如何将CEO萨姆·奥特曼数万亿美元的宏图落地。

在一系列密集公告中,这家公司披露了金额惊人的合作计划,稳稳占据下一代机器学习基础设施的C位。

周一打响第一枪:英伟达计划投入高达1000亿美元,助OpenAI建设配备数百万GPU的数据中心。次日,OpenAI宣布与甲骨文、软银扩大合作,将"星际之门"项目规模推进至分阶段、多地点实施的4万亿美元承诺。周四更是祭出杀招——正式接入Databricks平台,标志着其商业化进程进入新阶段。

"这堪称硅谷"假装成功直到真正成功"的登峰造极之作,目前看来确实奏效,"D.A.戴维森董事总经理吉尔·卢里亚点评道。

这家以ChatGPT和GPT系列模型闻名的初创公司,正野心勃勃地转型为下一代超大规模服务商。尽管它每年烧钱数十亿,完全依赖外部资本输血,扩建计划所需的电量足以支撑1300万美国家庭用电。

奥特曼始终强调,开启AI新纪元需要指数级增长的基础设施。"不久的将来,OpenAI在数据中心建设上的投入将达到数万亿美元,"他上月旧金山晚宴上向CNBC透露,"经济学家们会捶胸顿足说"这太疯狂太鲁莽",而我们只会回应"让我们放手干"。"

OpenAI讲述的故事逻辑是响应看不到尽头的市场需求,并坚信终将实现盈利。据知情人士透露,其内部预测显示2029年营收将达1250亿美元。

这是一场充满执行风险的豪赌。1700万千瓦的电力需求相当于17座核电站,而每座核电站建设周期至少十年。OpenAI团队称正与北美数百家基础设施供应商洽谈,但尚无定论。

美国电网已不堪重负,燃气轮机订单排到2028年,核电部署缓慢,可再生能源又陷政治僵局。"我对核能、先进裂变和聚变技术极度乐观,"奥特曼表示,"鉴于高密度能源需求,我们应当建造更多当代裂变电站。"

本周最令人震撼的,是奥特曼首次用具体数字量化其野心——有些数字堪称天文级。"与前几次技术革命不同,AI需要的基础设施规模超乎想象,眼下只是冰山一角,"他在德州阿比林的首个星际之门基地坦言。

这种直白、雄心勃勃且蔑视常规的思维,定义了奥特曼在新阶段的领导风格。

门洛风投合伙人迪迪·达斯认为,OpenAI与甲骨文的合作规模看似极端,实则是通往超级智能的生死竞赛。"数据和算力是规模化AI的两大杠杆,奥特曼的远见在于早早预见到基础设施需要多陡峭的攀升曲线。"

历史表明AI突破靠的不是更聪明的算法,而是海量算力。这正是OpenAI、谷歌、Anthropic等公司竞相扩张的原因。随着AI嵌入日常 workflows,基础设施赌注持续加码。

无处不在的实时智能需要的不只是代码,更是电力、土地、芯片和经年累月的规划。"每天用ChatGPT的人根本想象不到背后的付出,"奥特曼指着阿比林基地说,"这仅是规划规模的10%,我们要建十个这样的基地。"

领跑者的代价

尽管建设计划光彩夺目,资金迷雾仍未散去。英伟达的千亿投资将分多年到位,与甲骨文软银的4000亿承诺更是天文数字。

最大合作伙伴微软"不愿开具无限额的计算支票",卢里亚透露,"因此他们转向甲骨文,许下远超自身能力的承诺。"作为没有正现金流的非投资级初创公司,OpenAI仍面临重大融资挑战。

高管们称股权是"最昂贵"的基础设施融资方式,公司正筹备发债补足资金缺口。英伟达的长期租赁结构或许能助其获得更优贷款条件,但仍需在私募市场筹集数倍资金。

CFO莎拉·弗莱尔表示公司将自建部分基础设施,不是为了取代合作伙伴,而是成为更精明的运营者。"通过内部实践,我们能更清晰识别真实成本与虚高报价,从而在价格谈判中占据主动。"

为降低烧钱速度,卢里亚建议在ChatGPT内投放广告。但奥特曼更倾向测试联盟佣金模式,用户通过工具发现商品购买时可抽成2%。他强调不会出售搜索排名,广告虽未排除但非首选。

在OpenAI的狂奔中,盈利模式问题愈发紧迫。"我们的增速超越任何已知企业,"奥特曼称需求暴涨之快会让当前建设速度"显得缓慢"。过去18个月ChatGPT企业端使用量激增约十倍。

埃森哲CEO朱莉·斯威特证实企业应用迎来拐点:"所有高管都意识到先进AI关乎未来,但多数企业尚未做好AI准备。"本季度该公司签下37个超亿美元订单。

DatabricksCEO阿里·戈德西认为担忧过度建设是杞人忧天:"未来AI使用量必将远超今日,全球用户尚未完全释放模型潜力,扩容势在必行。"这正是其本周与OpenAI达成正式集成的原因——将GPT-5直接嵌入企业数据工具,反映商业软件对AI模型的渴求。

不过戈德西强调保持灵活性至关重要。Databricks现已集成三大基础模型,避免客户被单一供应商绑定。

但即便基础设施加速建设,OpenAI的烧钱规模与速度仍引发执行质疑。英伟达供给芯片与资本,甲骨文承建基地,OpenAI锚定需求——这个循环生态链中任何一环出问题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更重要的是,尽管本周头条频出,实体建设仍需数年时间,且高度依赖充满变数的电网升级。弗莱尔承认挑战艰巨:"现有算力无法满足AI全部潜力,必须联合整个生态系统共同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