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废除法国死刑的司法部长罗贝尔·巴丹戴尔,在其墓地遭人破坏数小时后,于今日正式入驻安放历史伟人的先贤祠。
这位律师在1970年代目睹当事人命丧断头台后,终其一生推动废除死刑,于去年以95岁高龄与世长辞。
他留下的政治遗产还包括1982年将同性恋去罪化的法律。
其遗骨仍安葬于巴黎郊外公墓,但仪仗队捧着覆盖三色旗的象征性棺椁,在如潮掌声中步入塞纳河左岸的圣殿。其夫人向电视一台透露,棺内珍藏着他的律师袍、反死刑演讲手稿和若干著作。
马克龙总统在先贤祠内宣告:"当巴丹戴尔入驻圣殿,我们仍能听见他为那些伟大而未竟事业呐喊的声音",并提及"全球废除死刑"、反抗反犹主义及捍卫法治的斗争。
"这些事业必将穿越时空",总统补充道。
巴丹戴尔至此与文豪雨果、法美双籍抵抗运动战士约瑟芬·贝克、以及推动堕胎合法化的女权领袖西蒙娜·韦伊等民族英魂比肩长眠。
法国废除死刑前,始终沿用自1789年大革命传承的断头台斩首刑。
这位温文尔雅的律师在多数民众仍支持死刑的年代强力推动立法废除,曾遭受铺天盖地的谩骂,晚年则因正直品格与政治家风范广受尊崇。
但地方当局证实,其墓碑昨夜遭人涂污,蓝色喷漆写着"杀人犯、娈童癖、强奸犯永志不忘你们的恩情"。
马克龙迅即在X平台回应:"玷污伟人记忆之徒当感羞耻"。
1977年最后斩首实录
作为二战纳粹集中营遇难犹太皮草商之子,巴丹戴尔以接手同行避之不及的棘手案件赢得声誉。
他反对死刑的征程始于1972年——当事人罗杰·邦唐因越狱谋杀案从犯身份被断头台处决。五年后,怀着未能挽救邦唐的梦魇,他成功说服陪审团免处杀害7岁男童的帕特里克·亨利极刑,瞬间成为全民公敌。
他借此案发起对死刑的终极拷问,召请专家详述断头台血腥运作机制。"斩首无非是将活人生生剖成两段",巴丹戴尔如是控诉。
职业生涯中他六度从刑场救人,为此屡遭死亡威胁。
1981年6月出任司法部长后,他立即将废死刑作为首要议题,数月内推动法案通过议会。
法国最后处决的囚犯是1977年伏法的突尼斯移民汉米达·詹杜比,其因酷刑谋杀年轻女性被判死刑。
本月马赛某博物馆特意组装800公斤重断头台,向参观者昭示巴丹戴尔的未竟遗产。
废除死刑后,巴丹戴尔于1981年12月在议会力倡同性恋去罪化,相关法案次年正式颁布。
——法新社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