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宣布完成一项重大突破:首次在实验室中将人类皮肤细胞转化为卵细胞,并成功通过精子完成受精!这项技术有望让不孕群体在未来实现生育梦想。
不过以美国为首的科研团队强调,这项技术距离实际应用至少还需数年时间。
但业内专家指出,这项概念验证研究或将重新定义"不孕症"——目前全球每六人中就有一人受此困扰。
研究合著者、美国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的保拉·阿马托向法新社透露,这项名为"体外配子发生"的技术成熟后,将帮助高龄女性或因其他原因缺失卵子的女性实现基因传承。
"同时也能让同性伴侣获得与双方都有血缘关系的后代。"阿马托补充道。
近年来该领域进展迅猛:日本科学家今年7月刚宣布成功培育出拥有双生物学父亲的小鼠。
而最新发表在《自然·通讯》的研究之所以被称为重大突破,关键在于首次使用人类DNA而非小鼠DNA完成实验。
研究团队先取出皮肤细胞细胞核,将其植入已去除细胞核的捐赠卵细胞中。这项被称为"体细胞核移植"的技术,正是1996年克隆羊多莉使用的核心技术。
但棘手难题随之而来:皮肤细胞含46条染色体,而卵细胞仅需23条。
科学家通过模拟细胞自然分裂过程,独创"仿减数分裂"技术成功去除多余染色体。
最终培育出的82个卵母细胞中,部分通过体外受精技术完成授精。
六天后,仅不到9%的胚胎发育到理论上可植入子宫的阶段。
由于这些胚胎出现多种异常,实验被迫终止。
尽管9%的成功率看似不高,但研究人员指出:自然受孕过程中也仅有约三分之一胚胎能发育至囊胚阶段。
阿马托预估该技术普及至少还需十年,"最大难点在于培育出染色体数量与结构完全正常的卵细胞"。
突破
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生殖医学专家应诚称赞这是"令人振奋的突破"。
"科学家首次证明,普通体细胞的DNA经激活后能在卵细胞中完成染色体减半,模拟出卵细胞与精子的自然形成过程。"她解释道。
"虽然目前仍处于实验室初期阶段,但未来或将彻底改变我们对不孕症和流产的认知,甚至为走投无路的患者创造人造配子细胞。"
其他实验室正采用不同技术路线:先将皮肤细胞重编程为诱导多能干细胞,再转化为卵细胞。
阿马托表示:"现阶段难以判断哪种方法更优,但无论哪种路径,距离临床应用都还有漫长道路。"
研究强调,实验全程遵循美国现行胚胎使用伦理规范。
——法新社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