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响彻云霄的强力情歌到魔性洗脑的神曲,从迪斯科到重金属甚至“通灵流行乐”,欧洲歌唱大赛以其独一无二的魅力吸引全球数百万人收看,共同见证现场音乐光怪陆离的狂欢盛宴。
尽管主办方欧洲广播联盟(EBU)坚称保持政治中立,但政治始终如影随形。
往年已有国家退赛或遭禁赛——最引人注目的是2022年俄罗斯被禁,就在入侵乌克兰数天后。
但现在看来,欧洲歌唱大赛可能正面临其史上最严重的政治危机。
过去两年间,以色列的参赛引发愈演愈烈的争议,今年早些时候在主办城市瑞士巴塞尔出现抗议活动,2024年瑞典马尔默承办期间同样风波不断。
尽管明年典礼将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紧张局势早已升温。
本月早些时候,爱尔兰广播公司RTE宣布:若允许以色列参赛,将抵制赛事。荷兰与西班牙迅速跟进,斯洛文尼亚、冰岛等国也释放类似信号。
这场风波背后,是对以色列在加沙持续军事行动的日益强烈的批评。该行动是为回应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对以色列南部的袭击,该事件造成约1200人死亡。
大赛管理机构“欧洲歌唱大赛参考小组”已将转播商确认参赛的截止日期延至12月中旬。该机构表示正等待关于以色列参赛资格的决定,并已“注意到多家转播商表达的担忧”。
欧洲歌唱大赛的政治泥潭——此次有何不同?
当代欧洲历史学家、《战后欧洲与欧洲歌唱大赛》作者迪恩·武莱蒂奇指出,当前局势前所未有。
“政治一直存在,”他表示,“各国始终利用赛事传递政治讯息。例如1956年首届大赛,西德就由一名犹太人大屠杀幸存者代表参赛。”
“但近年来情况生变,因为欧洲广播联盟不得不做出政治决策。”
武莱蒂奇提到2021年白俄罗斯被禁赛事件——当时该国因领导人卢卡申科争议性连任爆发大规模抗议,其参赛作品被认定过度政治化。
次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数天后即遭驱逐。欧广联当时称俄方参赛将“使赛事声誉受损”。
但这并非首例禁赛:1990年代初,前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就因联合国制裁遭禁。
“处理白俄罗斯、俄罗斯时,欧洲已有制裁措施,”武莱蒂奇分析,“而以色列长期未因加沙行动受到欧洲制裁——尽管近日形势正在变化。”
BBC态度如何?
BBC总裁蒂姆·戴维表示已“注意到相关担忧”,但强调歌曲大赛“从来与政治无关”。
该台发言人向天空新闻发出类似声明:“我们知悉近期关于明年赛事的各方观点与关切。现阶段将继续参与由欧广联主导的成员台讨论。”
“欧洲歌唱大赛从未被政治主导,它过去是、现在仍是凝聚全球观众的音乐文化庆典。”
西班牙立场为何尤为关键?
西班牙是大赛“五巨头”之一(另含法、德、意、英)。虽然主办台(由上届冠军决定)承担大部分成本,五巨头的资金支持同样举足轻重。
这些国家是大赛重要市场,其选手可直接晋级决赛。若冠军国无法承办,它们还充当备用东道主——2023年英国就因乌克兰夺冠后接替主办。
被誉为“欧洲歌唱大赛博士”的保罗·乔丹(曾于2015-2018年任职欧广联传播团队)指出,西班牙的立场加剧了压力。
“ tensions一直存在,但从未出现如今这般大规模抵制威胁,”他表示,“五巨头公开拒绝与以色列同台,可能迫使欧广联高度重视,因为涉及潜在资金与观众流失风险。”
“五巨头缺席可能瓦解现有资金模式。考虑到公共广播机构面临的财务挑战,资金结构本身也需重新审视。”
欧广联称正在“评估转播商退出的潜在影响”。被天空新闻问及是否包括财务影响时,仅回应“将评估所有影响”。
更多国家会跟进吗?
天空新闻联系了多家参赛转播商。五巨头之一的意大利RAI表示希望尽快通报进展。德国SWR称其母公司ARD支持协商进程,将拥护欧广联决定。
SWR发言人声明中强调,目标是“达成符合欧广联价值观的合理可持续协议”。
“欧洲歌唱大赛数十年来始终是连接欧洲乃至全球观众的音乐盛事,它展现多元、尊重与开放,无关出身、宗教或信仰。这是由欧广联成员台而非政府组织的竞赛。”
专家普遍认为抵制威胁可能蔓延——但存在双向可能。
“需观察协商期的结果,”武莱蒂奇说,“哪些国家会加入抵制呼声,哪些国家坚定支持以色列。目前尚不清楚是否有国家会力挺以色列到主动退赛的程度——若他们选择以色列而非欧洲伙伴,这场危机的连锁反应可能更剧烈。”
以色列作何回应?
以色列Kan电视台未回应天空新闻的置评请求。
但首席执行官戈兰·约赫帕兹向《以色列时报》表示,赛事不应政治化,以色列“没有理由”被排除在外。他特别强调以色列2018年夺冠及近年三次跻身前五的佳绩。
加沙现状
哈马斯管理的加沙卫生部门称,战争已致超6.5万人丧生(未区分哈马斯成员)。
军事行动仍在继续,以回应2023年10月造成约1200人死亡、251人被劫的恐袭。目前仍有48人滞留加沙,其中存活者不足半数。
9月初,联合国委员会认定以色列犯下种族灭绝——这是联合国机构首次公开提出此爆炸性指控。以色列强烈否认,称其“歪曲事实”。
天空新闻分析显示,加沙城仍有数千家庭困于拥挤帐篷营地,联合国估计上周约百万人滞留该地。以方则认为40%人口已南逃,本周初新开放了48小时疏散通道。
今年与2024年赛事发生什么?
以色列选手尤瓦尔·拉斐尔(2023年10月恐袭幸存者)凭歌曲《新日将升》赢得公众投票,一度有望夺冠,但计入评委票后屈居第二。
其表演前后均遭遇抗议。“我距向舞台投掷红色油漆的亲巴勒斯坦抗议者仅数米,”武莱蒂奇回忆,“这些艺术家承受巨大压力,安保措施尤其针对被盯上的选手。”
“当以色列可能获胜时,现场紧张感扑面而来。许多人允许以色列参赛未必支持内塔尼亚胡政府……但当胜利在望,观众席弥漫着恐惧——明年大赛可能移师以色列。”
若以色列主办,他预测将引发更多国家抵制。
“毒性已太深,”乔丹感叹,“如今舞台上的嘘声堪比当年对俄罗斯的待遇。但2024年情况显著恶化。”
“欧洲歌唱大赛本应充满欢乐。记得2024年决赛日我和朋友在酒吧,却仿佛笼罩在厄运将至的预感中……就像纸牌屋即将坍塌。”
“大赛于我本是逃避现实的‘欧视泡泡’,如今这种感觉正在消失。这个陪伴我们成长、已届70高龄的赛事可能开始瓦解。若真如此,将是文化领域的巨大遗憾。”
还有谁发声?
今年夺冠的奥地利歌手JJ据传也呼吁2026年排除以色列。据《国家报》报道,他在5月获胜后表示“看到以色列仍在参赛令人失望”,并希望“下届维也纳大赛没有以色列”。
明年东道主奥地利广播公司ORF向天空新闻声明:决定权属欧广联。“参赛主体始终是各国公共广播机构而非政府。ORF将在2026年5月为所有代表团提供优质接待。”
下一步走向?
赛事总监马丁·格林称,欧广联理解“对中东持续冲突的深切关注”,正与所有成员协商“寻求管理参赛资格与地缘政治紧张的方法”。
转播商需在12月中旬前确认参赛意向——届时欧广联必须做出决断。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