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一桩跨越国界的悲剧撕裂了两个家庭的平静。当行李箱中蜷缩的幼小身躯在新西兰奥克兰的仓库中被发现时,这场历时四年的悬案终于浮出水面。45岁的韩裔母亲李鹤英,既是残忍剥夺亲生骨肉生命的凶手,也是承受丧夫之痛后精神崩溃的悲剧角色。此案交织着法律与道德的尖锐对峙——辩护方以精神崩溃为由试图减轻罪责,控方则坚持其清醒的谋杀意图。更令人心寒的是,她改名换姓试图切断与过去的联系,却切不断两个孩子永远凝固在6岁与8岁的时光。这起案件引发的不仅是对于精神鉴定法律边界的思考,更是对跨国司法协作与人性深渊的沉重叩问。 新西兰法院裁定一名韩裔女性谋杀两名亲生子女并将遗体藏匿行李箱的罪名成立,这起震惊国际的高关注度案件终于迎来关键判决。45岁的李鹤英承认于2018年6月杀害8岁的赵宥娜和6岁的赵敏宇,但以精神失常为由对两项谋杀指控表示不认罪。

原籍韩国的李鹤英已入籍新西兰,2022年当孩子们的遗骸在奥克兰南部某仓储单位的行李箱中被发现后,她从首尔被引渡回新西兰。法医证实孩子们在被发现时已死亡三至四年。弑子后李鹤英潜逃韩国并更改姓名。

其辩护律师承认李鹤英通过喂食抗抑郁药物致死两个孩子,但强调丈夫去世导致其陷入抑郁漩涡。为被告精神状况作证的法庭心理医生指出,李鹤英长期抑郁且有自杀倾向,案发时坚信"让孩子离开世界是道德正确之举"。

控方则指控李鹤英作案时神志清醒,称其行为属"蓄意谋杀"。检察官当庭指出被告藏尸、潜逃、改名、切断新西兰社会联系等系列行为均指向其清醒的犯罪意识。

"李女士在精神健全状态下故意谋杀敏宇和宥娜,唯一正确的判决就是谋杀罪名成立。"检察官娜塔莉·沃克在结案陈词中强调。





主审法官杰弗里·文宁在引导陪审团时坦言:"人们对遇害幼童自然产生同情,也理所当然认为有人该为死亡负责。但另一方面,部分人可能对被告产生恻隐之心。"

为期三周的庭审中,李鹤英始终低头坐在翻译和保安之间,长发半掩面容。虽名义上自我辩护,她全程未发言亦未提问。

根据新西兰法律,李鹤英最高面临终身监禁,且至少十年不得假释。最终判决将于11月宣布,此前她可能根据强制治疗令在精神卫生机构羁押,再转入监狱服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