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总统正站在第二任期最重大外交成就的悬崖边缘——促成以色列与哈马斯残酷战争的终止。
昨日他明确表示,迫切希望飞往中东主持停火协议,迎接在地下囚禁长达两年的 hostages。
对特朗普而言,这项行动的成功是对他自诩“交易大师与和平缔造者”的终极考验,更是通往他公开渴求的诺贝尔和平奖的捷径。
巧合的是,2025年诺贝尔奖获奖名单公布时间,恰比他可能启程前往埃及和以色列开展“胜利巡演”提前数小时。
未来数日仍可能横生枝节,而在中东地区,意外往往不期而至。
特朗普昨日在Truth Social宣告的“和平”协议,或许更像是自1948年以色列建国以来从未停歇的战争中,又一次短暂的休战。
若特朗普能稳住协议,哈马斯在本周末释放最后20名生还 hostages并就此失去谈判筹码,这将是朝着特朗普与其前任拜登竭力推动的和平计划迈出的非凡一步——尽管途中屡次陷入黑暗歧路。
倘若特朗普能说服内塔尼亚胡总理从加沙城撤军,放弃掌控加沙地带破碎残骸的计划,并阻止已造成1200名以色列人与超过6万巴勒斯坦人丧生的屠杀,他将完成众多前任未能实现的壮举——智胜这个棘手且日益孤立的盟友。
“此次停火与 hostage释放若能成真,完全得益于特朗普向内塔尼亚胡总理施压的决心,”常批评特朗普中东政策反复无常的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专家阿伦·戴维·米勒表示,“从未有哪位美国总统——无论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在关乎以色列政治与国家安全利益的核心议题上,对以总理施加过如此强大的压力。”
特朗普深知,他第一任期最重大的外交成就当属《亚伯拉罕协议》,该协议促使以色列与阿联酋、巴林关系正常化,成为四分之一世纪以来首批承认以色列的阿拉伯国家。苏丹与摩洛哥随后相继加入。
正是出于对沙特阿拉伯——伊斯兰信仰众多圣地所在国——即将加入该协议的恐惧,促使哈马斯在2023年10月7日发动了那场骇人袭击。
从多重维度看,制止这场摧毁哈马斯领导层、夷平加沙90%住宅、最终重创以色列国际地位的战争,是更为重大的成就。
以色列对这场大屠杀后最惨烈反犹袭击的凶猛反击,使该国陷入罕见境地:实力空前强大,却也比以往更加孤立。
近几周,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迫使众多亲密盟友呼吁建立巴勒斯坦国,即便他们对建国地点与执政者尚无具体规划。
在全球范围内,以色列对加沙的夷平、为清除单个哈马斯领袖不惜牺牲数十巴勒斯坦人的策略,以及关于驱逐巴勒斯坦难民的言论,都给以色列国家形象带来巨大道德与政治创伤。
修复这些创伤或许需要一代人甚至更长时间。
这也可能彻底改变中东政治格局。
战火仍在肆虐,48名 hostages尚在囚禁(其中28人据信已遇难),内塔尼亚胡却正处于政治巅峰。
他向支持者与批评者同样宣称,已兑现铲除哈马斯领导层的誓言。通过引爆传呼机与对讲机,他重创真主党高层,助叙利亚阿萨德政府衰败至垮台,并在为期12天、以美军袭击伊朗主要核设施告终的战争中,消灭整整一代伊朗核科学家与军事将领。
但内塔尼亚胡也曾越界,特朗普及其团队敏锐捕捉到约束他的时机。
加沙的毁灭规模引发国际社会强烈反感。
轰炸卡塔尔境内哈马斯谈判代表的决定令特朗普白宫震惊。
从不道歉的特朗普,强逼内塔尼亚胡向卡塔尔领导层正式致歉,甚至公布了通话记录。
在此过程中,他巧妙操纵内塔尼亚胡接受20步和平计划——这位以色列领袖原本笃定哈马斯会予以拒绝。
令多方诧异的是,哈马斯接受了初始步骤。他们已别无选择。
人员与物质的双重毁灭性打击,削弱了哈马斯在加沙幸存民众间本已式微的支持度。
阿拉伯国家与土耳其也迟来地坚持要求其放弃抵抗。
特朗普即将宣告本章落幕,若运气眷顾,他或许所言不虚。
若和平计划持续推进,特朗普角逐诺贝尔奖的资格将不逊于此前四位获奖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伍德罗·威尔逊、巴拉克·奥巴马与离任数十年后获奖的吉米·卡特,且其申报过程更少浮夸与游说。
但冲突是否真正终结远未明朗。
特朗普与内塔尼亚胡的声明仅涉及第一步: hostage与囚犯交换,以及以军撤至尚未明确的界线。
推进到下一阶段——要求哈马斯解除武装,甚至更难的是放弃治理加沙的主张——可能比接回生死未卜的 hostages更为艰难。
哈马斯极可能在后续步骤却步,内塔尼亚胡亦然,他坚称除非追捕到所有参与10月7日袭击的哈马斯战斗人员,否则使命未竟。任何变数都可能瓦解脆弱的停火。
美国及其盟友如何组建“技术官僚”过渡政府,如何确保政权清除哈马斯同情者,目前仍是未知数。
只要哈马斯残部尚存——甚至在其消亡后——以色列似乎都不会撤离。无人能清晰说明巴勒斯坦权力机构将扮演何种角色(若其仍有角色可言)。
该地区的历史昭示:缔结和平协议终结冲突,犹如火山喷发后的灾后清理。
下一次爆发注定来临,难测的只是时间与烈度。
本文原载于《纽约时报》
作者:戴维·E·桑格
摄影:安娜·罗斯·莱登
©2025 纽约时报公司版权所有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