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东棋局再起风云!特朗普一纸安全承诺,将卡塔尔正式纳入美国防御体系,引发全球战略学者激烈争论。这片石油富集之地向来是大国博弈的角力场,如今更成为检验美国中东承诺的试金石。当波斯湾的炮火接连炸响,华盛顿的安保承诺究竟是维稳定心丸还是引火烧身的枷锁?专家警告这或将开启中东“安全保障多米诺”,让美国陷入自己曾誓言规避的战争泥潭。而特朗普商业版图与海湾国家的千丝万缕,更让这场地缘交易蒙上暧昧色彩。今日深度解析,带您穿透政治迷雾,看清这场牵动世界神经的安保罗生门。

特朗普在以色列对卡塔尔发动致命袭击后作出安全保证的决定,正值中东动荡之际,此举意在强化美国对地区伙伴的承诺。

然而这份美国对阿拉伯国家的破天荒承诺,恰恰因当前乱局而引发严重忧虑。

当特朗普政府能在多大程度上动用军事力量应对未来袭击尚存变数——这个四个月内接连遭伊朗和以色列打击的国家,已有专家和前官员警告,此举可能加剧美国卷入特朗普曾承诺规避的外部冲突的风险。

随着美国在中东及其他地区的伙伴可能寻求类似保障,风险或将进一步放大。

“向卡塔尔或任何国家提供安全保证,会增加美国被拖入未来冲突的风险,因为这扩展了美国承诺为之而战的清单,”前五角大楼高级顾问、现任圣母大学副教授尤金·戈尔茨向《新闻周刊》坦言。

从伙伴到盟友的惊险一跃

白宫周三首度披露,特朗普已签署日期标注为两日前的行政令,声明“美国将把对卡塔尔领土、主权或关键基础设施的任何武装袭击,视为对美国和平与安全的威胁”。

该命令明示:“遇此袭击,美国将采取所有合法及适当措施——包括外交、经济及必要时的军事手段——捍卫美国与卡塔尔的利益,恢复和平稳定。”

消息传出时值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访美,其间就9月9日多哈空袭事件向卡塔尔致歉——这场前所未有的袭击导致五名哈马斯成员及一名卡塔尔内政安全部队成员丧生。

卡塔尔外交部对两项进展均表欢迎,称行政令“折射出多哈与华盛顿建立在调停、冲突化解和全球安全合作基础上的牢固长期纽带”。

此前卡塔尔外交部发言人马吉德·安萨里上月接受本刊专访时透露,多哈将在联合国大会期间与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共同会见特朗普时寻求安全“保证”。

早在该决定前,卡塔尔已在美国战略布局中占据要津,在巴以冲突、阿富汗、伊朗等议题的调停中扮演关键角色。这个坐拥美国中东最大军事基地的国家,更于2022年被拜登政府指定为“主要非北约盟友”。

美国在全球拥有约20个此类盟友,包括海合会中的巴林与科威特,但类似北约第五条的正规防务承诺极为罕见,尤其在未经国会批准的正式条约框架外。

“上次我们提供接近条约义务的安全承诺,还是1960年《美日条约》修订时,”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前国务院顾问阿伦·米勒向本刊强调,“这绝非小事。”

卡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里根总统前特别助理道格·班多直指保护卡塔尔的承诺“危险至极”,甚至未曾假装应由国会最终决定宣战。

卡塔尔驻美媒体参赞阿里·安萨里为担保逻辑辩护,驳斥了可能置美军于险境或加剧冲突的论调。

“二十余年来美军驻扎卡塔尔,正源于我国稳定安全及反对任何冲突的立场,”安萨里表示,“我们欢迎特朗普总统的决定,这体现了卡美关系的紧密及卡塔尔对伙伴关系的承诺。”

他继续列举:“近年来卡塔尔从阿富汗撤离数千美国公民,调解多起全球拘押美国人质事件,今年六月更在伊朗袭击乌代德空军基地时守护美国生命与关键军事设施——伊朗领导人明确表示袭击原因正是我们与美国的紧密合作。”

他补充道:“试图将行政令曲解为安全合作自然延伸之外的虚假叙事,恰恰暴露了鼓吹者的绝望。”

威慑陷阱正在张开

随着卡塔尔正式纳入美国防护体系,分析人士警告更多华盛顿伙伴可能寻求明确保障,加剧美国海外承诺负担——尤其在中东。

“其他驻有美军基地的海湾国家必将寻求类似保障——科威特、巴林、阿联酋和阿曼,”德州A&M大学布什政府学院荣誉教授、中东研究所访问学者弗朗西斯·高斯三世指出。

长期寻求条约化美国保障的沙特亦在此列。拜登政府曾以沙以建交为条件推进相关谈判,但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突袭以色列引爆地区冲突后,进程戛然而止。

“沙特始终寻求与美国签订正式防务条约,加沙战争爆发前拜登政府正与利雅得磋商,”高斯分析,“所有海湾国家都将视特朗普政府对卡塔尔的承诺为对美关系范本。”

对卡塔尔而言,他称“期望自然是此声明能威慑未来袭击”,至少来自美国头号地区盟友以色列。但他同时警告:“鉴于卡塔尔四个月内两度遇袭,特朗普政府的防务承诺极可能将美国拖入未来冲突。”

戈尔茨则归纳了安全保障支持者的两大论点:“其一,安全保证可威慑对卡塔尔或任何受保国的攻击,从而降低美国卷入冲突的风险;其二,对卡塔尔的任何威胁即对美国国家利益的威胁,无论是否提前给予保障美国都可能为卡塔尔而战。”

“在我看来两点均不具说服力,”他直言,“无论是对全球多数国家的普遍保障,对中东其他国家潜在未兑现的承诺,还是对卡塔尔的新近保证。”

他反而论证此类保障可能增加卡塔尔面临潜在威胁的暴露程度,同时助长多哈在美方承诺撑腰下采取原本避忌的行动。

“卡塔尔视为值得战之事,许多未必能引发美国民众或国家安全领导人的同等关注,”戈尔茨警示,“美国不应通过和平时期安全保证,预承诺为任何威胁卡塔尔之事而战。”

特朗普的交易艺术

尽管美卡利益未必完全重合——盟友间常态如此,米勒指出该协议亦植根于卡塔尔与特朗普本人的共同利益。

“在我看来这主要体现特朗普情境化、交易式的世界观,”米勒解析,“他青睐海湾。在他认知中中东其他地区多是破碎、愤怒、失能且充满无谓纠缠的是非之地。”

米勒强调海湾更是特朗普“金融利益”遍布的区域,卡塔尔亦不例外。他忆及与特朗普首任政府成员交流时,对方着力深化与海合会国家——特别是沙特、阿联酋——的“战略关系”,而“卡塔尔如今已占据显要位置”。

特朗普与卡塔尔的私人商业往来亦引发关注。两大标志性事件包括:特朗普集团四月达成卡塔尔高尔夫度假村开发协议——其今年一月再度执政后首笔海外交易;五月接受卡塔尔馈赠的豪华私人客机。

但米勒同时断言,这位美国领导人的特质有助于化解卡塔尔有恃无恐带来的“道德风险”,因“特朗普的情境化与交易性特征具有双向作用”。

“卡塔尔方面需极度谨慎,”米勒提醒,“他瞬间转向,观点态度变幻如常人换袜。他们必须认清这点并谨言慎行。”

对美国而言,米勒称此系“微妙局面”,既因当前承诺及潜在后续承诺的沉重分量,也因重筑威慑力的需求已超越特朗普个人意志——伊朗与以色列的袭击让此需求成为共识。

“存在追加负担的风险,”米勒指出,“沙特显然曾推动拜登政府提供更具体安全保证,我相信10月7日前政府认真考虑以沙以关系正常化为代价给予承诺。那本需参议院批准的条约,与当前情况天差地别。”

他补充道:“但试想,既然我们已在卡塔尔部署数千兵力,何种袭击会不引发政府——无论共和党或民主党主政——对应对方案的严肃评估?这是现实考量。”

象征意义大于实质?

哈佛大学贝尔弗国际事务教授斯蒂芬·沃尔特主张,现有美军存在已构成对卡塔尔的实质承诺,因此特朗普之举更多是对既定盟友的姿态表达,而非战略姿态根本转变。

“这项新‘安全保证’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沃尔特向本刊表示,“它未承诺美国采取任何具体行动,且特朗普有长期失信记录。因卡塔尔拥有重要美军基地,即便没有协议,华盛顿仍会在其面临严重威胁时施以援手。”

他补充:“我视此协议主要为警示以色列勿重演近期袭击,仅此而已。若其他中东国家寻求类似承诺,恐将失望。”

前国家安全委员会中东及北非事务高级主任、现昆西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史蒂文·西蒙持相似观点,但他认为协议仍可能保有实际外交价值。

“特朗普文本似乎并未较既存美卡防务合作协议迈进太多,”西蒙向本刊表示,“无论如何,它未承诺美国为卡塔尔实施军事干预。这是名片式外交,但有时足以抚平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