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东战火再起,和平进程遭遇严峻挑战!当以色列对加沙发动新一轮地面进攻之际,埃及总统塞西突然以"敌人"称呼以色列,打破两国维持45年的和平协议框架。这场冲突已导致超过6万加沙平民伤亡,阿拉伯世界罕见展现团结态势。更值得关注的是,作为调停方的埃及与卡塔尔,自身与哈马斯存在着复杂的历史纠葛——从穆斯林兄弟会的渊源到拉法口岸的封锁政策,背后暗藏的地缘政治博弈远超表面所见。和平协议是否名存实亡?中东格局将如何重构?本文将带您穿透硝烟,看清这场危机背后的深层暗涌。

当以色列对加沙发动新一轮地面进攻时,埃及领导人谴责了这一战略,并近五十年来首次将以色列称为"敌人"——自和平协议确立两国正常关系以来,这是破天荒的转变。

以色列因空袭卡塔尔多哈而遭到周边阿拉伯国家的集体声讨。此次空袭目标是哈马斯高级官员,这些人员在挑起导致加沙地带超过6万人伤亡的冲突后,潜逃至该国寻求庇护。

在阿拉伯领导人共同谴责此次袭击的集会上,埃及总统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宣称:"当前发生的一切正在摧毁和平的未来,为任何新和平协议的达成设置重重障碍。"

"正在发生的行径破坏着与该地区国家现有的和平协议,届时后果将不堪设想,"塞西继续强调。

塞西周一在多哈发表讲话时表示:"我们的立场必须改变敌人对我们的认知,让其明白任何一个阿拉伯国家都是从大洋延伸至海湾的整体。"

埃及在1978年《戴维营协议》后,于1979年成为首个与以色列签订和平协议的阿拉伯国家。

该协议内容包括以色列从西奈半岛撤军、相互承认国家主权、建立外交关系,以及终结自以色列1948年宣布独立以来持续存在的敌对状态。在以色列占领加沙地带前,埃及曾控制该地区直至1967年六日战争失利。

后续条约促使以色列从六日战争后占领的另一领土西奈半岛撤出,两国相互承认主权,实现外交关系正常化,结束了自1948年以色列宣布独立以来的战争状态。

卡塔尔和埃及始终扮演着以色列与哈马斯冲突调停者的角色。

多年来,开罗当局对拉法口岸通行实施严格限制——严格到许多巴勒斯坦人指责埃及配合以色列对加沙的封锁(该封锁自2007年哈马斯完全掌权后持续至今)。

独家深度解析...

这些限制主要源于北西奈的安全隐患,埃及当局曾在此与基地组织关联的极端分子发生致命冲突。

根据英国广播公司2023年战事爆发后的报道,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负责人马丁·格里菲思指出,埃及当局担心加沙民众大规模涌入导致其陷入无限期安置责任。此外,埃及不愿参与可能永久性重置数十万加沙巴勒斯坦人的计划。

2014至2016年间,埃及军方曾摧毁连接加沙与埃及的隧道网络,指控哈马斯与穆斯林兄弟会合谋颠覆国家。军方同时强化了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封锁。

2013年军事政变推翻总统穆尔西后,塞西政权开始镇压穆斯林兄弟会及所有反对势力,其中包括源自穆斯林兄弟会巴勒斯坦分支的哈马斯。

尽管埃及与加沙地带关系曲折,来自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的50位领导人仍齐聚卡塔尔首都召开紧急会议。这被视作对以色列上周突然空袭该海湾国家的"史无前例的团结表态"。

与此同时,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警告称更多空袭可能接踵而至。当被问及是否会再次考虑轰炸其他主权国家的哈马斯人员时,这位总理强调以色列坚持"恐怖分子无论在何地都不应享有豁免权"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