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ational students prepare resumes and review company brochures during the 2025 Job Fair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held on Aug. 19 at BEXCO in Busan. (Newsis)

【编者按】 韩国高校正陷入一场"重量轻质"的国际化迷思!为达成政府"30万留学生计划"的硬指标,各大院校疯狂降低语言门槛,却让数万外国学子在课堂上陷入"听天书"的窘境。更讽刺的是,这种填鸭式扩招反而加剧了本土学生的排斥心理,连小组作业都被迫取消。当教育质量沦为创收的牺牲品,所谓的"留学强国"战略正在制造一批批"课堂隐形人"。本文用数据揭开光鲜录取率背后的残酷真相,看韩国高校如何在国际化浪潮中迷失方向——

在政府指标和财政压力的双重推动下,韩国大学虽然放宽了留学生的语言要求,却几乎不提供学术融入支持。

超过半数在韩攻读学位的国际生,其韩语或英语水平根本跟不上课程进度!这让人不得不质疑韩国在缺乏配套支持的情况下盲目扩招留学生的做法。

教育部周五发布的数据触目惊心:2024年仅有约三分之一(34%)的学位留学生达到韩语能力考试(TOPIK)4级或以上水平。

而这个级别只是读懂报纸和学术文献的最低门槛。

提交英语成绩的学生情况更糟——只有11%的外国留学生提交了合格的TOEFL iBT 59分(约TOEIC 500分)以上成绩,这仅代表基础英语理解能力。

综合来看,14.5万余名学位留学生中,近8万人可能根本听不懂课堂内容!

韩国大学重招生轻培养的畸形生态

尽管官方建议将TOPIK3级作为入学门槛、4级作为毕业要求,但这些标准没有法律约束力。这意味着学校完全可以招收零语言基础的学生。

教育部官员坦言,虽然高校有招生自主权,但会对滥招不合格学生的机构限制签证发放。

随着本土生源锐减、学费十年冻涨,韩国大学正把留学生当作"救命稻草"。2023年8月推出的"留学韩国30万计划"更是变本加厉——连标准化考试成绩都不需要,只要语言培训机构的一纸证明就能入学!

这种"放水"政策立竿见影:2014至2024年间,韩国学位留学生数量暴增三倍,从5.3万飙升至14.5万。

首尔某私立大学教授痛心疾首:"现在连小组作业都没法开展,韩国学生根本不愿和语言不通的组员合作。"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短视政策正在透支韩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声誉。建国大学移民与社会整合研究中心韩智恩研究员2024年9月发出警告:30万计划只是应对财政压力的权宜之计,对留学生学业和社会融入毫无实质帮助。

韩国统计厅2023年数据显示,仅35%的留学生毕业后愿意留韩工作,40%明确表示将离开。要求教育部公开数据的金宣美议员直言:"当前最紧迫的是提高录取标准并加强支持体系,让留学生真正学有所成,而不是充当场均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