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当人工智能的算力需求如海啸般席卷全球,我们是否准备好迎接这场能源革命?施耐德电气最新报告揭示了一个令人警醒的现实:美国电网正面临二战以来最严峻的考验。未来四年16%的用电增幅背后,是AI数据中心如饥似渴的能源吞噬。近半数区域电网可能在用电高峰亮起红灯,这场由数字智能掀起的能源风暴,正在倒逼人类重新审视电力系统的未来。但危机中孕育着转机——数字电网技术正成为破局关键,通过优化现有设施、激活分布式能源,我们或许能在算力爆炸时代找到智慧供电的新范式。

全球科技公司施耐德电气最新报告预警:若不能有效应对激增的用电需求,美国电网或将面临系统性风险。

该公司电网容量分析显示,未来四年用电需求预计增长16%,这将是二战以来最迅猛的电力需求膨胀。

报告指出,全国近半数区域电网可能在用电高峰时段出现供电缺口,引发大面积停电与能源价格飙升的双重危机。

"真正改变需求曲线斜率的推手,正是AI算力需求。"施耐德电气数字电网首席执行官鲁本·利亚内斯接受《新闻周刊》专访时坦言,"如今与电力公司的每次对话,"数据中心"都是绕不开的核心议题。"

总部位于巴黎的施耐德电气专注能源管理技术,致力于提升工业、数据中心、建筑及住宅的韧性、效率与可持续性。该公司将参与《新闻周刊》在纽约气候周举办的"动力前行"主题活动,共同探讨能源与环境议题。(点击链接即可报名)

利亚内斯在本次经过编辑的访谈中透露,电网管理者既要应对极端天气冲击,又要满足工业、住宅及电动汽车充电的用电增长,现在还需为即将落地的AI数据中心未雨绸缪——这些"电老虎"训练新模型时动辄需要吉瓦级电力支撑。

满足如此庞杂的需求,必须打造"智慧电网"而非单纯强化硬件,这正是数字电网服务的用武之地。

《新闻周刊》:这份报告试图量化数据中心带来的用电冲击,有哪些关键发现?

利亚内斯:增幅令人震惊。

现有预测版本众多,具体数值或许存在偏差,但趋势判断完全正确。有数据显示,2020至204年间的用电增量,预计将达到此前50年总和的3.5倍。而其中20%-50%的增幅将 solely 来自数据中心需求。

20%-50%的区间范围很大,但即便取下限也相当可观。这对供电企业的稳定供电与清洁转型意味着什么?

他们正在多管齐下。既有对现有基础设施的挖潜增效——虽然我们都清楚其中涉及监管审批、政策配套与资金筹措等挑战;也越来越多借助数字解决方案优化既有资产配置,这无疑是明智之举。

值得注意的是,多数预测主要针对峰值负荷。而在峰值间隙其实存在大量闲置容量。我们通过数字技术实现的突破之一,就是通过需求响应、建设交互式数据中心等方式实现负载优化。

本质上是在最大限度榨取分布式能源的潜力。

核心风险何在?数据中心爆发式增长会侵蚀其他用户的供电稳定性,还是推高用电成本?

数字解决方案的精妙之处在于:既能优化现有设施,又能通过分布式能源应对负荷增长。

传统电网依赖集中发电:单点产电,输电配送,终端消费。如今借助分布式能源,不仅可降低边缘需求,更能实现能源双向流动。这为我们应对需求爆发提供了全新思路。

能否具体说明?是指电池网络调度,升级版需求管理,还是全面解决方案?

可以理解为组合拳。以数据中心为例,部分项目正考虑建设现场发电作为过渡电源。新建数据中心虽接入电网,但预见到实际用电量与当地供电能力的差距后,他们会部署辅助发电设施。

通过超前规划,电力公司未来不仅可利用这些分布式能源满足本地需求,更能将其转化为电网服务资源。

另一方面,间歇性可再生能源需要储能系统平滑波动。结合智能软件调控,就能有效提升电网稳定性。

哪些地区已开始实践这种模式?谁是行业领跑者?

我们正与多家前瞻性电力公司合作,包括西海岸的PG&E。针对行业痛点,我们联合开发了多项解决方案。全球各地电力公司情况各异,今年初我们加入了由英伟达、meta等企业发起的电力研究院DC Flex倡议。

这个问题没有单一解药,必须构建解决方案生态圈。需要超大规模企业、电力公司和科技供应商共同参与。虽然探索刚起步,但这注定是场需要全产业链协力的团体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