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phic by Park Ji-young/The Korea Herald)

【编者按】校园霸凌引发的悲剧从未停止,而这次的故事却因一位母亲的“复仇”走向了更黑暗的深渊。当39岁的母亲因儿子遭受欺凌,竟选择雇佣未成年人暴力报复,法律的天平在情理与法理间剧烈摇摆。一审判决六年徒刑缓期执行,二审维持原判——这背后折射的不仅是母爱的扭曲变形,更是法治社会对“私力救济”的坚决否定。我们理解每位父母保护孩子的本能,但当拳头代替法律,当成年人将少年推入犯罪漩涡,整个社会付出的代价远超想象。这起案件如同一面镜子,照见教育缺失、家庭失责与法律意识的集体困境。

一名39岁女性因教唆暴力伤害两名16岁少年,在二审中被判处六年有期徒刑,缓期一年执行。

春川地方法院上诉庭在近期审理中维持原判,认定其教唆暴力罪名成立。这名被告的作案动机竟是为报复曾对自家儿子实施校园暴力的受害者。

检方披露,被告子女于2022年1月遭两名受害者殴打。次月,该女子竟联系儿子昔日同窗,下达“必须报仇”的指令。

被胁迫的少年在法庭陈述:“她威胁要叫当地混混来解决,我害怕之下才对霸凌者动了手。” 颤抖的证词揭开这场成人操控的未成年暴力链。

尽管被告矢口否认指使少年施暴,春川法院当庭驳斥其辩解。

法官的判词振聋发聩:“违法的自救行为只会滋生暴力恶性循环,动摇法治根基。被告身为成年人却放弃责任担当,将未成年人卷入犯罪漩涡,必须承担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