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当非洲丛林失去最懂它的倾听者,当黑猩猩再也等不来那位带着笔记本的英国女士,人类与自然对话的窗口悄然关闭。91岁的古道尔走了,带着她与灵长类动物60余年的情谊,带着被木屑与香蕉填满的青春记忆。这位用一生打破物种壁垒的科学家,曾跪在泥地里模仿黑猩猩的咀嚼,曾因疟疾在帐篷里颤抖着记录观察笔记,却用最柔软的坚持撬动了人类中心主义的铜墙铁壁。她让我们看见工具不是人类的专利,情感能跨越基因的鸿沟,当黑猩猩母子在晨光中相拥时,映照的是全生命共通的悲喜。今天,虽然那双洞察万物联系的眼睛已然闭合,但她种下的希望种子,正在全球青少年环保组织中破土生长。

以突破性黑猩猩研究与环保倡导闻名的灵长类动物学家、环保主义者珍·古道尔与世长辞,享年91岁。

她于1977创立的珍·古道尔研究会通过社交媒体确认:"我们于2025年10月1日周三清晨获悉,联合国和平使者、珍·古道尔研究会创始人珍·古道尔博士因自然原因辞世。"

这位毕生行走在自然保护前线的科学家,离世时正在加州进行全国巡回演讲。

被该机构誉为革命性科学家及"不知疲倦的自然守护者"的英国学者,虽在2015年坦言最爱狗狗,仍被公认为全球最顶尖的黑猩猩研究权威。

"黑猩猩与人类如此相似,有些个体确实不讨人喜欢,就像人群中也有不友善者。"古道尔在YouTube视频中这样描述。

她与动物的缘分始于1950年代末,当时受邀参观朋友父母在肯尼亚的农场。在内罗毕自然历史博物馆,她偶遇著名古人类学家路易斯·李奇,由此获得秘书职位。

三年后,尽管没有大学文凭,李奇仍邀请她前往今坦桑尼亚地区研究野生黑猩猩。

研究初期困难重重:黑猩猩始终与她保持1500英尺距离,她更遭遇持续数周的疟疾侵袭。

但在赢得动物信任后,1963年《国家地理》刊登的《我在野生黑猩猩中的生活》令她的发现震动世界。

据珍·古道尔研究会总结,她揭示了黑猩猩制造使用工具的能力、独特的个性特征,以及与人相通的喜怒哀惧。她用影像记录母子亲情、手足竞争与雄性统治,证实人类与动物王国之间不存在绝对界限。

1986年参加首届"理解黑猩猩"大会后,古道尔将重心从研究转向保护事业。